
问题注释:
今天在新华网看到一条新闻
我国首套“虚拟电厂”开始投入使用
“24日,首套针对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的‘源网荷智能电网’系统在江苏投运。它的投运,相当于我国拥有了最大规模的‘虚拟电厂”。
请各位学术达人帮忙解释下,什么是"虚拟电厂"?发展前景如何?会给对电网带来怎样的影响?
龙飞·0.00
2017-07-07提问
Earljing·140.00
2017-07-08回答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的利用以分布式发电为主,基于新能源的特性,其始终伴随着一定的随机性、间接性和波动性。当分布式能源单独接入目前的传统大电网体系时,电网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与能量管理,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成为了一种必要。
虚拟电厂就是种实现分布式能源(DER)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区域性多能源聚合模式,可实现对大量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控制,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从技术层面讲,虚拟电厂并未改变每个分布式能源并网的方式,而是通过先进的控制、计量、通信等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等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并通过更高层面的软件构架实现多个分布式能源的协调优化运行,使其能够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运营,实现实时电能交易,同时优化资源利用,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虚拟电厂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对外呈现的功能和效果,这种方法无需对电网进行改造而能够聚合分布式能源对公网稳定输电,并提供快速响应的辅助服务,成为分布式能源加入电力市场的有效方法,降低了其在市场中孤岛运行的失衡风险,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同时,分布式能源的可视化以及虚拟电厂的协调控制优化大大减小了分布式能源并网对公网造成的冲击,降低了分布式能源增长带来的调度难度,使使配电管理更趋于合理有序,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分布式能源发电系统按照用途分为家庭型和公用型两类,家庭型发电系统首先需要满足用户自身负荷,当产生电能剩余时才会输送给电网,当产生电能不足时,依然由电网向用户供电。典型的家庭型分布式电源可以是光伏发电设备、小型热电联产设备以及一些应急发电设备等。公用型发电系统作为发电商,其功能即为自身产生电能并输送到电网。典型的公用型发电系统主要包括风电站、光伏电站等新兴能源发电装置。
赵永飞·50.00
2017-07-07回答
1、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的提出是为了整合各种分布式能源,包括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装置等。其基本概念是通过分布式电力管理系统将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装置聚合成一个虚拟的可控集合体,参与电网的运行和调度,协调智能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虚拟电厂主要由发电系统、储能设备、通信系统构成,如图:
1)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型(domestic distributed generation,DDG)和公用型(public distributed generation,PDG)这2类分布式电源。DDG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用户自身负荷,如果电能盈余,则将多余的电能输送给电网;如果电能不足,则由电网向用户提供电能。典型的DDG系统主要是小型的分布式电源,为个人住宅、商业或工业分部等服务。PDG主要是将自身所生产的电能输送到电网,其运营目的就是出售所生产的电能。典型的PDG系统主要包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置。
2)能量存储系统可以补偿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波动性和不可控性,适应电力需求的变化,改善可再生能源波动所导致的电网薄弱性,增强系统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通信系统是虚拟电厂进行能量管理、数据采集与监控,以及与电力系统调度中心通信的重要环节。通过与电网或者与其他虚拟电厂进行信息交互,虚拟电厂的管理更加可视化,便于电网对虚拟电厂进行监控管理。
根据虚拟电厂信息流传输控制结构的不同,虚拟电厂的控制方式可以分为:集中控制方式、分散控制方式、完全分散控制方式。
①集中控制方式下的虚拟电厂可以完全掌握其所辖范围内分布式单元的所有信息,并对所有发电或用电单元进行完全控制。
②分散控制方式下的虚拟电厂被分为多个层次。处于下层的虚拟电厂的控制协调中心控制辖区内的发电或用电单元,再由该级虚拟电厂的控制协调中心将信息反馈给更高一级虚拟电厂的控制协调中心,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层次结构。
③在完全分散控制方式下,虚拟电厂控制协调中心由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代替,只提供市场价格、天气预报等信息。而虚拟电厂也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自治的智能子单元。这些子单元不受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控制,只接受来自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的信息,根据接受到的信息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优化。
2.虚拟电厂的展望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和新兴技术的发展的大力推动,虚拟电厂将成为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重要的能源聚合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分布式电源的互补性减少出力的不确定性。由于可再生能源出力存在较大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的动态组合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三部委针对可再生能源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和“一极一道”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具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一极一道”更是推进了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送出以及各大洲之间电力交换。能源互联网战略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充分发挥不同区域内分布式电源的时差互补和季节互补特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虚拟电厂的效益。
2)多个分布式单元灵活地进行动态组合组成虚拟电厂。虚拟电厂与微电网的最大区别在于构成虚拟电厂的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不一定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内,其聚合范围以及与市场的交互取决于通信能力和可靠性。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或目标进行聚合,以一个整体参与电力市场或辅助服务市场,最后将利益分配给每个分布式发电单元。虚拟电厂作为中介,根据动态组合算法或动态博弈理论等规则对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灵活地进行动态组合。动态组合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可以避免实时不平衡所带来的成本问题以及由于电厂停机、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失误时所导致的组合偏差问题。
3)大数据对可再生能源进行预测,提高虚拟电厂数据处理速度。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内用传统的IT技术、软硬件工具和数学分析方法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可进行负荷预测和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包括风能和太阳能。风能预测非常必要,因为数据显示在用电高峰期,风电场的实际产能变化幅度很大。准确预测太阳能和风能需要分析大量数据,包括风速、云层等气象数据。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虚拟电厂内的各种信息,能有效提高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的处理速度,为虚拟电厂的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提供各子系统实时、精确的数据信息流。
4)虚拟电厂参与多种市场进行优化调度和竞价。虚拟电厂通过对多个分布式单元进行聚合成为一个整体参与电力市场运营,既可以发挥传统电厂出力稳定和批量售电的特点,又由于聚合了多种发电单元而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虚拟电厂所参与的电力市场包括日前市场、实时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由此可建立日前市场、双边合同、平衡市场及混合市场等多种市场模型。考虑虚拟电厂中可再生能源出力、负荷和实时电价等不确定因素,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建立调度和竞价模型,使虚拟电厂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5)基于博弈论建立科学的合作机制,确保虚拟电厂的稳定性。
博弈论主要研究存在利益关系或冲突的多个决策主体,根据自身能力和了解的信息,如何各自进行有利于自己或决策者群体的决策的理论。基于博弈论,认为虚拟电厂内的所有发电和用电单元和虚拟电厂与外部所有运营商均为合作博弈。根据合作博弈理论制订科学的合作机制,包括虚拟电厂内部聚合的多个发电或用电单元之间的合作机制和虚拟电厂与集成运营商、配电网或输电网以及电力市场运营者之间的合作机制,保证所有参与者的合理收益,使参与者保持长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虚拟电厂的稳定性。
3.运行控制问题
虚拟电厂的控制方式有集中控制方式、分散控制方式和完全分散控制方式。中包括微型热电联产单元、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虚拟电厂采用集中控制结构参与配电网的运行调度。中的虚拟电厂采用分散控制结构,基于混合整数规划对虚拟电厂接入时包括热电联产、热锅炉和热储备的本地热供应系统进行控制管理。由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热力发电机和需求侧响应组成虚拟电厂,各单元采用分散控制方式,建立了虚拟电厂日前调度模型。基于多代理结构建立了虚拟电厂内部的调度模型,模型中采用完全分散控制方式对各单元进行控制与调度。虚拟电厂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时,所有单元的信息都需要通过控制协调中心进行处理和双向通信,所以集中控制方式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受到很大局限。分散控制方式能使虚拟电厂模块化,改善集中控制方式下的通信堵塞和兼容性差的问题。完全分散控制方式使得虚拟电厂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开放性,更适合参与电力市场。
市场竞价问题
对于虚拟电厂的竞标模型与策略,国内外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虚拟电厂的市场竞价问题包含单一日前市场竞价和联合市场竞价。建立了单一日前市场下虚拟电厂优化竞价的随机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虚拟电厂在电力能源和热备用市场中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的联合竞价模型,考虑虚拟电厂的电力供需平衡和安全约束。针对虚拟电厂的不确定性,国内外也展开了考虑不确定性时虚拟电厂竞价策略的研究。采用点估计法处理电力市场价格和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虚拟电厂在日前电力市场中的竞标策略。建立虚拟电厂鲁棒随机竞标模型,模型中采用随机规划的方法处理电价的不确定性,采用鲁棒优化的方法处理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考虑电动汽车数量和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虚拟电厂参与日前能量市场和调节市场的联合竞价策略的鲁棒优化模型。
拟电厂并使未来欧盟的供电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EDISON是由丹麦、德国等国家的7个公司和组织开展的虚拟电厂试点项目,研究如何聚合电动汽车成为虚拟电厂,实现接入大量随机充电或放电单元时电网的可靠运行。2012~2015年,在欧盟第7框架计划下,由比利时、德国、法国、丹麦、英国等国家联合开展了TWENTIES研究项目,其中对于虚拟电厂的示范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热电联产、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智能管理。WEB2ENERGY项目同样是在欧盟第7框架计划下开展的,以虚拟电厂的形式聚合管理需求侧资源和分布式能源。德国库克斯港的eTelligence项目建立了能源互联网示范地区,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性能源市场。而虚拟电厂技术是实现区域能源互联聚合的一种重要模式。
国内示范项目
国内对于虚拟电厂工程示范的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上海首个能源互联网试点项目在2015年初投产。该项目将实现区域内屋顶光伏分阶段全覆盖和充电桩分阶段全覆盖的目标,并借助“互联网+”建成功能强大的虚拟电厂,从而完成清洁替代和实现区域冷热电三联供。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另一个重点项目是张家口的奥运项目。该项目将在张家口市建立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实现高比例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其中,虚拟电厂技术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的关键技术。
少年郎的足迹、、、·0.00
2017-07-07回答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和新兴技术的发展的大力推动,虚拟电厂将成为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重要的能源聚合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分布式电源的互补性减少出力的不确定性。
由于可再生能源出力存在较大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的动态组合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三部委针对可再生能源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和“一极一道”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具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一极一道”更是推进了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送出以及各大洲之间电力交换。能源互联网战略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充分发挥不同区域内分布式电源的时差互补和季节互补特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虚拟电厂的效益。
2)多个分布式单元灵活地进行动态组合组成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与微电网的最大区别在于构成虚拟电厂的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不一定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内,其聚合范围以及与市场的交互取决于通信能力和可靠性。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或目标进行聚合,以一个整体参与电力市场或辅助服务市场,最后将利益分配给每个分布式发电单元。虚拟电厂作为中介,根据动态组合算法或动态博弈理论等规则对多个分布式发电单元灵活地进行动态组合。动态组合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可以避免实时不平衡所带来的成本问题以及由于电厂停机、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失误时所导致的组合偏差问题。
3)大数据对可再生能源进行预测,提高虚拟电厂数据处理速度。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内用传统的IT技术、软硬件工具和数学分析方法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可进行负荷预测和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包括风能和太阳能。风能预测非常必要,因为数据显示在用电高峰期,风电场的实际产能变化幅度很大。准确预测太阳能和风能需要分析大量数据,包括风速、云层等气象数据。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虚拟电厂内的各种信息,能有效提高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的处理速度,为虚拟电厂的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提供各子系统实时、精确的数据信息流。
4)虚拟电厂参与多种市场进行优化调度和竞价。
虚拟电厂通过对多个分布式单元进行聚合成为一个整体参与电力市场运营,既可以发挥传统电厂出力稳定和批量售电的特点,又由于聚合了多种发电单元而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虚拟电厂所参与的电力市场包括日前市场、实时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由此可建立日前市场、双边合同、平衡市场及混合市场等多种市场模型。考虑虚拟电厂中可再生能源出力、负荷和实时电价等不确定因素,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建立调度和竞价模型,使虚拟电厂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5)基于博弈论建立科学的合作机制,确保虚拟电厂的稳定性。
博弈论主要研究存在利益关系或冲突的多个决策主体,根据自身能力和了解的信息,如何各自进行有利于自己或决策者群体的决策的理论。基于博弈论,认为虚拟电厂内的所有发电和用电单元和虚拟电厂与外部所有运营商均为合作博弈。根据合作博弈理论制订科学的合作机制,包括虚拟电厂内部聚合的多个发电或用电单元之间的合作机制和虚拟电厂与集成运营商、配电网或输电网以及电力市场运营者之间的合作机制,保证所有参与者的合理收益,使参与者保持长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虚拟电厂的稳定性。
ZZr2·710.00
2017-07-07回答
一则相关报道,希望对你有用。
虚拟电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趋势显示储能市场正在形成,但也许没有比虚拟电厂的出现更加戏剧性。美国法维翰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指出,储能使得虚拟电厂在未来几年将“侵入能源市场”。报告认为,一个功能全面的能量云的前提是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s,VPPs)。
虚拟电厂成为现实
在肯塔基州,市政电力公司为减少25%的碳排放,在格拉斯哥电厂安装了Sunverge Energy公司的智能储能设备。该系统也被安装在了165个家庭中,包括软件用来管理储存的电力。该系统将在夜间负荷低、电价低时储存电网的电力。当白天在用电高峰和电价高时,电力公司可以要求储能电力外送,将其传输给客户。如此可减少从传统燃煤发电厂提供额外的电力。
在纽约,联合爱迪生公司正在与SunPower和Sunverge公司一起努力将居民电表之后的储能资源整合到电网。SunPower/ Sunverge平台为居民住宅资源提供集成控制系统,将居民储能容量转换成相当于一个1.8兆瓦的虚拟电厂,发电量为4兆瓦时。
在佛蒙特州,Green Mountain Power电力公司已与特斯拉合作,为其客户提供特斯拉Powerwall家庭储能设备的租赁服务。
虚拟电厂和能源云
报告总结了未来储能的五大趋势,并提出虚拟电厂的增长将使能源云成为一种交易平台,参与者能够在其中相互购买和出售来自多个电源点的能源。基于虚拟电厂的能源云使得能源交易双向互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单向流动。Navigant报告提到,展望2016年及以后,值得期待的是储能产业将解决诸如标准化合同和模块化系统设计等问题,包括新的商业模式,如民用储能和虚拟电厂。
“标准化涉及很多方面,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监管。”报告作者之一,Navigant高级研究分析师William Tokash说。报告作者还看到了储能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储能在2015年部署了创纪录的221MW,自2014年增长了243%。迅速下降的技术成本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与政府的政策和监管改革结合起来,储能市场的未来充满活力。
Tesla有点爱迪生·150.00
2017-07-07回答
我来讲讲虚拟电厂的发展前景,目前,虚拟电厂(VPP)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发展,在欧美各国已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小规模示范项目。自2001年起欧洲各国就开始开展以集成中小型分布式发电单元为主要目标的虚拟发电厂研究项目,参与的国家包括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丹麦等。现已实施的虚拟电厂项目包括:德国卡塞尔大学太阳能供应技术研究所的试点项目、欧盟虚拟燃料电池电厂项目、欧盟FENIX项目等。北美则较少采用“虚拟发电厂”的概念,而是主要推进利用用户侧可控负荷的需求响应,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据统计2008年美国的各类需求响应项目可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高达38000MW的负荷。而在亚太地区,走在前端的是澳大利亚。2016年8月,AGL能源公司宣布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一个5兆瓦的虚拟电厂计划。
在我国由于能源体制中发电、输配电、用电三方的相对独立,国内尚未形成相关成熟的VPP成套解决技术,VPP基本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未来可能还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虚拟电厂需要用户的参与,因此对于这一概念的宣传还需加深,也需要一定鼓励机制;
2)虚拟电厂的应用需要中国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为了避免管理和调度混乱,仍需合理规划虚拟电厂的范围和职能;
3)虚拟电厂的发展需要国内拥有合理的竞争机制和有针对性的政策。
根据派克研究公司2014年的报告, VPP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基准情况从2010年的52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75亿美元。在更积极的预测情况下,清洁技术市场情报公司预测,同期全球VPP收入可能达到高达117亿美元。
派克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彼得·阿斯穆斯(Peter Asmus)说:“虚拟发电厂代表着能源互联网”。“这些系统利用现有的网格网络为客户量身定制电力供需服务VPP使用一套复杂的基于软件的系统为最终用户和分销公用事业提供最大的价值,它们是动态的,实时提供价值,并能够快速反应客户负荷变化。”
大奔儿·10.00
2017-07-07回答
“虚拟电厂”,即通过将点状分布于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方的机器(以下称为“资源”),使聚合器能远程监视、统一管控“资源”,并做到控制以及创造需求。以前,火力发电厂的运行、停止等电力的供需调整都是由“供给方”来管控的。而“虚拟电厂”意在构筑一种由“需求方”来进行电力供需调整,使其能够像一个发电厂(虚拟发电厂)那样运转的机制。比如因晴天时太阳能输出功率增加等,使得所产电力充裕的情况下,可将多余的电力给需求方设备的蓄电池充电,从而创造用电需求;反之,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可由蓄电池放电补充。
由此,电力系统的供需调节能力将得到加强,进一步引入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来源也将成为可能。
无敌三脚喵·880.00
2017-07-07回答